第卅一折 呼来不应,蓼洲结庐(6/9)
几句却是对阙牧风说。
这下到耿照愕然了。武林各派莫不把自家的拳剑秘笈视为至宝,或禁外传,或防
窥伺,守得无比严实,不应庐的主
却将剑法和内功公开示
,有问即答,这简直闻所未闻。
伍伯献习以为常,怡然道:“山主最初隐居于此,不与群,
常所用只能自已动手,于是从无到有,研究如何烧烟制墨,抄水成纸,历时三年而成大家。许多
不远千里而来,重金以求,但山主既已穷尽技艺,又将注意力转移到他处,或剖竹为伞,或辗玉雕金,俱都卓然有成,没有长过三年的。”
耿照蓦地想起在横疏影的库藏中,有个装文房四宝的小箱,以“舟山墨”之名载于清册。二总管惯用购自平望的上品贡墨,小箱里的舟山墨只缺一锭,其余笔砚等俱是未拆封的新品,不知是惜用还是弃用。
他与伍伯献描述外封的朱漆小印,伍伯献既惊且喜,又不无得意:“山主研篆刻三年,堪与当世名家比肩,在方家间颇有名气。”以山主亲炙的贵重,这位赵公子家中竟有成箱收藏,怕不是千金购得,来历非同小可,应对益发客气。
不应庐的弟子常均在前山活动,山主钻研的各种技艺学问,都留下相关的设备工具等,供他们使用,有问必答,三年里不收束脩,还管食宿;期满离山,只有经山主选拔的秀材可以留下,从这个阶段起便须决定钻研的领域,山主也将倾囊相授,务求青出于蓝。
伍伯献专攻农田水利,撑舟的师弟翟仲翔则研究筑堤,不应庐之主不意外地又在此二领域留有傲实绩,故庐内有此科门。二
已待七八年之久,通过至少两次简拔,堪称
才中的
才。
耿照灵机一动。“山主该不会对打铁铸炼也有研究罢?”
伍伯献笑道:“何止有研究?从一窍不通到能铸玄铁金,山主也只用了三年不到。其间还不只冶铁而已,机关术、木工等亦一并涉猎,最终造出失传已久的指南车。原本放置在钟阜城署之中,据说被东镇以‘不得私藏国器’为由,连同纸本蓝图,一并收进了靖波府的密库,世
再难见得。”骄傲之
溢于言表,只在提到“东镇”和“靖波府”时有隐忍之色,仿佛硬生生止住了切齿咬牙,以显读书
的涵养。
耿照虽曾任将军武胆,毕竟没去过靖波府,遑论收藏国器的密库。
但以他对将军的了解,慕容柔若觉指南车是威胁,会毫不犹豫夷平舟山,收缴并不实际;毕竟设计者尚在,蓝图难道不能再画一遍?听着像某种轶闻讹传,实不应出自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