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射姬】(20-22)(5/38)

仰什么宗教,你我若都是信仰天主教

的,那就可以看做是自己,这种意识形态放到当今社会是不可被理解的,比如

一个佛教徒,看到一个印度佛教徒也不会觉得对方是自己,也不能够在基本意

识形态的层面上形成共识。

在此时欧洲的封建体制下,邦国林立,德意志帝国中存在上千个大大小小的

邦国,这些邦国只对帝王存在有限义务,也只存在有限权力,这绝非现代意义上

的国家。

国家这个概念在欧洲是如何诞生的?教科书上告诉我们,是因为民族主义的

兴起,从而形成了国家的初步形态,然而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念的

真正导致国家慢慢形成的本质诱因是:资本出现了,资本要求广泛的动员、

集中生产力,从而产生规模集群效应,形成更高效的资本积累,然而邦国林立的

封建制的生产力群体太过分散,土地资源同样分散,也就导致了资本的生产力要

素极度分散,在资本的需求与推动之下,一系列研究民族主义、天赋权的学者

被赞助,创立了整个服务于有利于资本增殖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为革命赋予了

正义,才有了席卷欧洲的近代革命,欧洲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国家。

这是个非常 容易理解的概念,现代的一个工厂,要招必然是从全国各地征

召劳动力,因为各个地区的资源价值 不同,资本必然选择最便宜的劳动力进行征

召,然而如果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国家,跨邦国征召必然产生更高成本,这不符合

资本发展的逻辑。

马克思主义学说之中早就指明了这一点——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

放眼这个时代的华夏,同样的道理,这个年代的华夏几乎不存在国家主义

的概念,也不存在广泛的社会概念,因为在自然小农经济这个生产关系体系中,

不需要现代国家这个上层建筑,一个明代的普通老百姓,他们的集体概念还

停留在宗族和村落的范围内,在这个时候,社会这个词是分开用的。

社,土地之主也。土地阔不可尽敬,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

在清朝末期之前,华夏土地上的们都是这么理解社这个词的,在自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dybz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