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里的罂粟花【第六章(17)】上(5/19)

。继而,当年为了照顾他的绪,每次上刑侦课的时候,我都是在警专教官

们的无奈默许下在场上进行训练或者 自由活动,但当年的刑侦课我还是靠着自

学和死记硬背拿了个八十分。

不过从此,我对取证这个东西,便产生了一个极其复杂的结:唯证是

信的思想到现在还是警察系统中一个主流思想,哪怕胆大如夏雪平,我觉得她

也经常会因为取证这一环节过于纠结;说实在的,我倒是真羡慕安保局那种先

斩后奏的手段——无论证据是否确凿,只要有怀,先抓到手、审一番再说;但

是很可惜,警察局并没有安全治系统那样的特权,所以相较而言,我们这帮刑

警的作为,可要束手束脚得多。

过分地拘泥于证据,我觉得不是好事——之前沈量才他们认定父亲就是杀了

省厅那几个与桴鼓鸣案子有关的警察干部,不就是例子么?而且,证据这种东西,

无论证物证,总会出现新的,新的证据要么会辅助前证、要么推翻前证,从某

种逻辑上来说,现在这一刻所发现的、拥有的证据,都是不确定的、都是薛定谔

的猫,而只有当案的真相被发现的时候,这种不确定,才会对辅助和

推翻、对有用或无用之中的一个方向进行坍塌。

与其在取证论证上纠结,倒不如,去案发现场看看。看看有没有可能,在当

时的况下,探寻一下罪犯的犯罪动机、并且去按照逻辑反推谁最有可能是真凶。

——这便是我一定要去一趟罗佳蔓别墅的原因。何况,对于成晓非这个,我还

算是很了解的。成晓非向来不疯魔不成活,杀了自己欲求不得的心上的事

倒是能做得出来,但我觉得这并不简单地是一桩杀;更何况,在案发现场附近

还出现了一个郑耀祖,他是目击证?是帮凶?还是也险些成了成晓非的目标?

......呵呵,也不知道这是怎么想的;都多长时间了,还准备跑现场?我估

计着罗佳蔓死时候身子底下要是能压死一两只蟑螂,估计到现在也都长毛了!

在我进办公室门前,便听见刚刚从会议室里回去的一个警在朗声吐槽。

而另一个男警察马上说道:这玩意......就别论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dybz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