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海往事-寄印传奇纯爱版】(下部)(1)(14/19)
一周后,母亲笑着皱
了皱眉。
我两手兜,笑了笑。
没落疤吧?她轻哼一声,又问。
我不知道她指的是脸上还是身上,但还是摇了摇。
走呗,母亲跺跺脚:杵这儿干啥呀?她鞋跟很尖。
陈瑶马上过来。我揉揉眼,又掏出手机看了看。
********************
......父亲下放是在1973年,也没有什么正式通知,就是说不让演了,然后
把评剧团的关了三四天,之后就各奔东西了......虽然从1971年 夏天开始,为响
应中央号召,剧场的公开演出已经只剩下革命样板戏......我和弟弟随母亲在城南
棉纺织厂待了小半年,到1973年入冬时,终究还是没能避免下放到农村的 命运...
...东郊小礼庄是十一个大队部的统称,当时剧团一多半都被分到了这里......母
亲对农村有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惧,这种恐俱让她可以决绝地把评剧从生命中剥离
得一干二净,让她可以躲在工厂里受尽白眼靠捡拾剩饭剩菜果腹,让她可以从睡
梦中浑身发抖大喊大叫着惊醒......所以见到父亲时,她并不高兴。但是对我和弟
弟而言,眼前的 新世界并不像母亲所描述的那样可怕,起码不会有三更半夜冲
进家里打砸一通......分在小礼庄大队的有十几个,除了一位
和一对夫妻外,
大家基本上过着集体生活,我们来了之后,父亲用泥坯、原木和石,加上半张
架子车板,在驴棚外新起了一个小天地......看到这期《评剧 往事》是在愚节,
和我印象中所了解的相同,又 不同,或许 记忆都是隐秘的吧。
翻出《平海晚报》完全是买烟时一个随手的意外,毕竟不光母亲这个周专栏
有一搭没一搭,现在连晚报出现在小报亭的概率都有一搭没一搭,问老板,答曰
影响力问题耳,《平海晚报》其实是订阅某杂志的附赠服务。对一份县级报刊来
说,这并不让意外。
就在这个上午,母亲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她说正在平阳谈事,如果没啥大问
题一会儿可以到西大一趟,要是乐意,正好请你跟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