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1-11)(1/23)
第五章 青春萌动 第一节
生产队的社员们在一起的时候,虽说会有很多有趣的事发生,但是由于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落后,那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却丝毫未减。地址 .e那时候,没有播种机,没有除剂,下种施肥的时候,完全靠手去完成,一个坑一个眼的去刨,那近千亩地,上千万个坑就是这样刨出来的。由春种到秋收,哪一个环节不是乡亲们在用汗水浇灌?
乡亲们祖祖辈辈土生土长在这里,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子,他们倒也往往能以苦为乐。可惜了那些下乡的小知识青年们,才不过十八九岁的年纪,却也夹杂在乡亲们中间,和乡亲们一起承受那高强度的体力劳动。
提起下乡的知青们,志刚很有一些感触。也不知是谁提倡让这些城里孩子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这个出发点想来也好,但这种行为本身却着实给一些带来身心摧残。说句实在话,谁愿意干那又苦又累的农村活啊?谁不希望在城里享受那优越的生活条件?可他们为了响应组织的号召,毕竟来了,不但来了,还一心想要把那活儿干好。
凭良心说,第一批知青来到这里时,他们的素质高,对自己的要求严,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城里,而是与乡亲们一起摸爬滚打,参加任何形式的劳动,乡亲们也对这些小青年们从心里由衷地佩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文化大革命后期以后,知青的素质就不如以前了,可能他们都想着早回城,已经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所以也不那么勤快了,干活也开始偷懒了,甚至有那么少数几个,经常会干一些偷摸狗的勾当。那时候,乡亲们谁家要是丢了鸭鹅狗,都不用去别的地方找,只要去知青住的集体户,一准能找到,他们经常会拿老百姓的东西改善伙食。即便如此,乡亲们对这些知青们也尽可能地采取了宽容的态度。是的,心都是长的,谁家没有儿,这些稚气未脱的知青们身在异乡,远离父母,想想也怪不容易的。
自打志刚当上队长以后,更是对知青们多了一些照顾,他要求社员们要尽可能地对知青宽容,不要和他们攀比,在活的分配上,也尽量让知青们干些轻体力的活。不知为什么,志刚对这些知识青年充满了同,可能是因为这些年他的书就没有念够吧。
这一,恰逢生产队收割谷子,全体社员在西边的谷子地里展开了大会战,志刚也亲自参与到了这次会战中。
这是一个十分壮观的场面,只见那金黄色的谷田里,成片的谷子一眼望不到边,社员们分成10个小组,开始了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