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心念亲恩思全孝(2/3)

同父母总共五挤在一张桌边,大嫂和韩云娘则在旁服侍着,一顿饭吃得倒也热热闹闹。

但自韩冈的大哥、二哥同时战殁之后,仅仅过了三个月,他的大嫂就被娘家叫了回去,还一起带走了二十亩的嫁妆田。依礼制,夫死后当有三年孝期,可在西北边陲也没那么多臭规矩。韩冈只从云娘那里听说,原任大嫂过了年就要再嫁了。

如果没有融入原主的记忆,韩冈也许会对此很惊讶,但既然已经把记忆融会贯通,他便只觉得理所当然。理学如今还是提不上台面的学派,世间更没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说法。丈夫死后,还在生育年龄的寡再嫁极为常见,就算本不愿,娘家也会着走。

若是哪位寡能带着大笔家财出嫁,那追求者甚至能踏破门槛。真宗朝曾有张贤齐和向敏中两位宰相,为了争娶一个有十万贯嫁资的寡,将官司打到了天子面前,闹得朝堂飞狗跳。世风如此,矢志守节那是没影的事。

韩冈拿起筷子,低吃着自己的病号餐,一如往的羊粥和小菜。每天早中晚三餐,花样都是不变,韩冈也没有怨言。他知道父母的辛苦,更知道这些来得有多么不容易。

韩千六、韩阿李吃得比儿子简单得多。与这个时代的普通农民们一样,韩家平里的菜谱很是朴素单调,满满一碗看不到几滴油腥的素汤饼其实就是面条,只不过宋时凡是跟面食有关的食物都要缀个‘饼’字再加上几个炊饼。

这炊饼便是武大郎卖的那种,原来唤作蒸饼,几十年前为了避仁宗赵祯的讳,改为炊饼。其实呢,也就是后世的馒。至于此时的馒,其中夹有馅,乃是后世的包子;菜包则唤作素馒

作为下饭的配菜,是几碟各色腌菜韩家自家种出来的新鲜蔬菜自己都舍不得吃,皆是卖到城里的大户中去换钱。

做汤饼和炊饼的面粉都是一斗麦子磨出九升半的粗面,连壳子都磨在里面,而不是那种把麦子磨得只剩一半的白细面。这样的一餐能填饱肚子,却也没什么滋味可言,何况还是一两餐,每总有半天时间肚子咕咕在叫。

此时的普通家,也都是跟韩家一般无二。原本韩家还算殷实,至少每隔十天半月,入城卖了菜之后,都能买些酒犒劳下自己。但如今家里骤穷,就算买来也是给韩冈补身子的,韩千六想打个一角酒来过过干瘾,也是舍不得费那份钱。

而是在惯熟的酒坊那里讨了些不要钱的酒糟回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dybz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