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灵前孝子(三)(2/2)
嫡庶名分,接下来将沈瑾记在孙氏名下,是不是也是水到渠成? 可是这样的话,对沈瑞来说,不仅从唯一的嫡子成为嫡次子,还失去孙氏留下的一半嫁妆。 沈举之所以敢这样做,无非是沈家势大,孙氏是孙家独生,没有兄弟子侄出面,孙氏嫁妆都在沈家手上,无为沈瑞张目。否则的话,孙家咬住一条“图谋嫡妻嫁妆”,两家就得对簿公堂。 族都晓得,孙氏年过三十才得了嫡子,伤了身体,四房老安便将二哥抱过去养育,过于溺,养成了顽劣任的子,尽管不过总角之年,可已名声在外。 沈瑾却是不同,不仅年少聪敏,而且学业有成,在沈家小一辈中都是数一数二的才。沈家既是书香望族,子弟读书是常例,十几岁的秀才常见,可像沈瑾这样天分的却是有数,上一个正是状元沈理。 加上他的出身,即便是庶子,可生母郑氏并不卑贱。 郑家亦是书香门第,沈锦外祖是沈举早年的萌师,有秀才功名,两家有世谊。世道无常,郑父早丧,家中寡母弱弟无依,郑氏身为秀才家的小姐,没有嫁妆,难以有门当户对的亲事。为了多谋聘资,照看母弟,她只能为妾室。郑氏的弟弟倒是争气,与沈理同榜进士,有了官身,只是位列三甲,如今在山西知县任上。 沈举虽不曾“宠妾灭妻”,可对郑氏与庶长子的重,也是众所周知。因孙氏为良善,族中眷与之好者多,多有不平之语。可这毕竟是四房家务事,孙氏贤惠,待妾室甚为宽和,并不苛待打压;郑氏软糯,平素也恪守本分,只安心教子,并不调三窝四,旁即便心有不平,也不好多说什么。 如今沈瑞不在,在灵堂之上,沈瑾占了孝子位。大家同沈理一样,都猜到沈举接下来就要坐实沈瑾嫡长子的身份。毕竟在世眼中嫡庶有别,不管是做亲,还是以后出仕,嫡子身份要多得几分便利。沈瑾学问再好,妾生孽出,条条框框,到底失了尊贵。更有那一等老儒生,死念着礼教规矩的,更是尊嫡抑庶,哪里管你品学问如何。 尽管沈举此番安排是“慈父之心”,可对于尸骨未寒的孙氏则太薄。就算他想要给沈瑾嫡子身份,也并非定要如此迫在眉睫。毕竟都晓得,不管孙氏生前如何贤良,逝者已逝,郑氏扶正的子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