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此去京城寻富贵(1/4)
肃宁县离京师只有500多里路,若乘县里的车马,大抵十天就能到。 获取
良臣虽说这两年跑了县里不少地方,可也是一次去这么远的地方。不过他不怕,他爹也不怕,因为这个时代16岁早已是成年
了。
本村就有两个和良臣同龄的少年,一个刚娶媳,一个孩子都会叫爹了。
孩的话,成亲更早。
良臣他大姐,也就是二叔魏忠贤的儿魏春花,便是6岁卖给杨家做童养媳,13岁和丈夫杨六同房。如今,大
儿十岁,小
儿七岁。
这种事,放在良臣的前世,肯定是让
难以容忍的。但在眼下,却是再平常不过。
直至解放前,中国的平均寿命不过36岁。清楚这一点的良臣,自然不会对这个时代的早婚早孕感到吃惊和排斥。相较土地而言,传宗接代显然更重要。
故而在他爹魏进德和大哥魏良卿眼中,良臣这两年再是不争气,总都是大了,所以一个
去京城找二叔,应当没有什么大问题。
尔今天下太平,治安良好,百姓安居乐业,路上没有什么匪徒大盗,不虞路上有个什么好歹。
上京需要盘缠,路上再怎么省着点花,来回路费和吃住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魏进德将侄春花给的那荷包拿给了良臣,里面少了一颗银豆子和两枚小平钱。
少的那些是魏进德拿去还给邻居了,余下的本是准备还给村里亲戚的,不过因为朝廷征地的事,魏进德没顾得上。也幸好魏进德没把钱都还了,要不良臣上京的路费一时半会他还真凑不上。
进京的事,宜早不宜迟。迟了的话,朝廷把地征了,生米煮成熟饭,那就白跑京城了。
良卿连夜做了几张大饼供良臣路上吃,又帮着良臣收拾衣物,打成一个包袱。
因为小儿子从前的事,魏进德多少还是有些不放心,所以特意过来和良臣待了几句。
良臣一一听在耳中,态度恭顺,让魏进德心里踏实许多。
老魏家就良臣一个识字,这次进京又是去找二十年没音讯的二叔,加上二叔也不认识良臣,因此魏进德便让良臣写封信带给老二。
为了证实良臣的身份,魏进德又将当年老二带回来的那封家书取出,递给良臣让他随身带着。
忙活完这一切,夜已经很深了。
良臣他爹和大哥良卿都困乏去歇了,良臣却是怎么也睡不着。就那么和衣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当真是辗转难眠得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