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怪诗异词(5/6)

些涉及到六部的政务,大魏天子也会召集六部尚书一同参加内朝。

至于每的早朝,那其实是各部尚书向大魏天子以及其他同僚汇报他们工作况的例行公事,或者是出于某种政治需要的作秀,真正能决定大魏国策的会议,是大魏天子设在垂拱殿内的“内朝”。

因为内朝地位超然,因此呈递到这里的奏章、奏折,基本上都是关乎到整个大魏社稷的大事,比如说边境的守将被敌国骚扰了,咽不下这恶气想要打回去,这种会挑起两国兵祸的大事,就不是兵部能做得了主的了。

那名边境守将的奏章会被提到中书省,也就是这垂拱殿,由大魏天子亲自定夺。天子说打,那就打,天子说不打,那位守将就只能忍下这气。

至于像什么赈灾放粮,这种十万火急的事是不会提到垂拱殿的,尚书省下的户部会自行处理这件事,户部的官员会在接到地方官的紧急公文后当即下令调集粮食赈灾,否则要是连这种事都要经过早朝或内朝,那些灾民们早饿死了。

所以说,在垂拱殿内所处理的政务,基本上都是那些不怎么紧急,但是却关乎大魏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国力盛衰的大事,即国策。比如开挖河渠、建造皇陵、增减赋税,或者与他国建、结盟之类的事。

当然,除此之外,中书省还得协助大魏天子监察尚书省六部的工作况,将六部呈递上来的一些近期处理的事件,逐一审批。若有疏漏与不足,则遣回各部,让他们立即修改,总得来说就是有错改正、无则嘉勉。

别看仅仅只是一个最终审批的步骤,但事实上工作量极大,即便是有中书省的官员协助,历代大魏天子也是几乎累得吐血,仿佛每就是不停地看各种各样的奏章、奏折,审查各部的工作况。

整整六个部的工作况,涉及整个大魏,每几乎都要向中书省呈递几百道奏章、奏折,也难怪大魏天子赵元偲才四十二岁就已经两鬓斑白。

“陛下。”

见大魏天子赵元偲走入垂拱殿,正在审批奏章的中书令何相叙、中书左丞蔺玉阳、以及中书右丞虞子启三连忙起身叩拜。

“免礼。”赵元偲挥了挥手,顾自走到自己那张龙案后坐下。

此时,殿内三位中书省大臣已经将一些比较敏感的奏章、奏折都放置到了龙案上,一摞一摞,堆地极高,粗略一数大概也有数十本。

这还不算完,因为在大魏天子赵元偲审批章折的过程中,尚书省六部陆续派将最新章折的送至垂拱殿,而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dybz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