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名状之无间行者】第十四章:探寻(万字大章无肉,但有预告式彩蛋)(5/13)

是参与者多数都是警局内部员,相当一部分级别还都不低,

甚至还有几个是省厅的,毕婵娟没有调查权。

她私下向盛剑华提过这事,盛剑华告诉她,省厅政治部和督察其实早就对相

员进行过调查,但没有发现问题, 如果没有新证据,也无法再度启动内部调

查。

毕婵娟只有自己私下调查,时隔两年多的三次行动,每次行动的参与者和知

者各有 不同,有的只参与了褐雨燕行动,有的知道两年前第一次过

河卒计划的况,有的则知道第二次过河卒计划况,很显然,三次都

参与或知,是内鬼的概率要大得多。

毕婵娟将三次行动档案中涉及的参与者、知一一列出,进行叉比对,

留下几个名字。看着这几个名字,她叹了气,这些中,有她的上级,有她的

好友,也有不是很熟的同事,还有她生死与共的战友。她实在不愿意名单上的任

何 一个被证实是内鬼。

有了调查范围,但是远远不够,虽然这三次行动都有很高的密级,但毕婵娟

知道,真正的知者必然不止名单上的这些,有的密级更高她无权知晓,或档

案资料里没有记录,是通过其他途径泄密。

事实上,用叉比对的方式缩小调查范围是刑事侦查中常用的方式,毕婵娟

很清楚,不止她 一个用这种方法进行过调查,盛剑华也告诉她,政治部和督察

在内部调查时,早就用这样的方式确定过重点调查对象,有几个在调查中还被发

现了其他问题,但没有证据证明他们是和这三次行动失败有直接关联的内鬼。

她还不得不考虑到一个可能:导致林赫卧底失败的内鬼,和褐雨燕

行动、过河卒计划的内鬼不是同 一个,甚至没有必然联系。褐雨燕行

动是国际联合行动,有国外泄露报的可能,新旧两次过河卒计划间隔了两

年,不能排除是两个渠道泄密的可能,用叉 对比方式确定的怀疑对象,只能作

为参考。

要多想,多想一层,多想几种可能。她想起当年方克俭经常对她说的话,对,

要多想几种可能,多准备几种方案。

毕婵娟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dybz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