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的另一本秘史(7)(4/12)
的极限机动兵力,甚至于战损数量都能细到个位数,萨尔浒之战明军损失四万五千八百七十余名,就导致明清之间的战略天秤失衡,松锦之战明军阵亡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再无野战机动兵力可用,为两年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两次战略决战,明军的阵亡数都超过了总数的四成,军队的损失并非只有亡还有伤,根据统计,一名军
阵亡的同时会有三名军
因为负伤失去战斗力,这也是北朝为何将杀死或俘虏敌
四成以上列为上获的原因,等于是在数学层面上将对方给全歼了。
王嗣璁上辈子所生活的地球有个叫弗雷德里克·威廉·兰开斯特的英国,此君于1914年在《工程》杂志上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 ,首次从古代使用冷兵器进行战斗和近代运用枪炮进行战斗的不同特点出发,在一些简化假设的前提下,建立了相应的微分方程组,深刻地揭示了
战过程中双方战斗单位数变化的数量关系,便是所谓的兰开斯特方程。
假设甲乙两军对垒近战,甲的兵力为一万,乙的兵力为五千,且双方在武器,训练,士气方面都差不多,绝大多数会陷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的思维误区,既然双方单兵战斗力相当,肯定是乙军全部阵亡 ,但也拼掉了甲军差不多的士兵,实际上并非如此,甲军只会损失一千四百四十名士兵就能全歼乙军。
兰开斯特方程将战斗模式分为了远距离战和近距离
战两大类,当对垒双方进入近距离
战环节,单兵战斗力就不再是核心要素,数量才是第一要素,即一方的近距离战斗力和本身战斗单位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双拳难敌四手这句古语就是兰开斯特方程本土化的说法,一
想要同时对付两
,那他的武功就最低也要是寻常
的四倍才可以打平,要对付三
就要九倍的战斗力,对付四
就要十六倍的战斗力,这便是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数学依据。
拿破仑作为另一个地球十九世纪前半叶最出色的军事统帅,在兵力与多方相差不多时他都能够击败对手,巅峰就是奥斯特里茨战役,七万三千的法军大败八万六千
的俄奥联军,可到了滑铁卢战役,七万两千
的法军面对数量接近十二万的反法同盟军时,拿破仑指挥能力再高超也无法违逆兰开斯特方程的威能,战败后他被放逐至圣赫勒拿岛,自此退出历史舞台 。
这就是以少胜多的战役会被世铭记的缘故,因为以多胜少是应该的,兵力处于明显劣势的一方想要战胜就必须穷尽一切去利用天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