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f?(079)七月四日诞生(7/11)

么多钱做推动土地改革,生产力有起来吗?

呵呵,真机灵呀我捏捏她鼻子道。

土地改革一方面是为了要实现正义、稳定社会,另一方面就是为了要鼓励生产呀!秀琪嘟嘴道:这点常识我还懂的!

农业生产力提高需要好几个层面来配合,土地改革只是基础工作,单单只靠土地改革是没有什么用的我说明道:要提高生产力,除了土地改革外,灌溉与排水、种苗、肥料、机器设备甚至耕种技术、金融贷款等也都要能配合。

但土地改革与市场制度还是根本吧!秀琪反驳道:你刚刚说的那些什么都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真正解决的核心还是经济诱因吧?有经济诱因农民才有动力去提高生产!

秀琪彷彿撒娇道:经济学我是学得很烂啦…但我大概知道以目前农民的状况,由于土地这项最重要的生产工具不是自己的,收成又是照比例要缴给地主,所以没有很大的经济诱因。所以第一要务还是要让农民自己掌握产出,让地租降低到合理比例,这样边际效益才会大幅度提高,农民投入才会有更强的意愿。

嗯,你提到边际效益是没错,但在目前农业的状况上边际效益的概念不是这样应用的…我解释道:对于目前的农民来说,由于长久以来农业技术的低落,农民没有好的品种、没有健全的水利系统、没有肥料可以施肥只能用粪便、没有足够的动力机械与农具可以深耕犁田,所以只能用不断投入力的方法来提高产能,而历经几百年之后现在用投入力的方式边际效益几乎等于零,再怎么努力耕种也只是看天吃饭,没有办法根本地增产。

所以你的意思是土地改革对增产没用吗?秀琪反问道。

土地改革有它的意义在。虽说把土地直接到生产者手上可以刺激生产,但这种方式最多最多也只是减少了地主阶层的剥削,事实上国家在将土地移转给农民的时候,还是透过田赋、水租、地价税等等方式,使国家成为农民的地主;对农民而言,只是国家换了一种方式来掌握农民而已…我边注意秀琪反应边说明道:其实无论是1860年代本明治维新、1950年代台湾的国民党政府还是同一时期中国境内的土改,更大的成分是政治的,对基层农民来说获得土地让农民更大幅度效忠政府,但如果仔细计算,农民的负担并不见得比原本租给地主少多少,只是租的对象改成给政府。

是这样吗?秀琪似乎不是很接受我的说法。没关係,下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dybz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