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之四 【早春二月】(8/34)

分钱也没攒下来。

没办法,他只好来延庆投亲戚,说是教体育,其实跟打杂差不多。

延庆县的生活费用低,巴特尔安顿下来,除去吃饭喝酒,月底还能给家里寄几个钱,子过得倒也自在。

开始的时候,同事们常常问巴特尔,为什幺不把老婆接过来,可以在学校食堂里打个杂什幺的。

巴特尔总是回答,乡下老婆见不得世面,阿布老了,需要伺候。

慢慢地,大家也就不再提这件事了。

巴特尔第一次见到徐小曼的时候,着实吓了一跳。

徐老师柔弱娇羞的态,一下子使他想到了照片上的汉额吉。

那天晚上,巴特尔手握额吉的照片,平生第一次失眠了。

腾格里长生天,在他孤寂的生命里注下了一缕温暖的阳光。

巴特尔变得更加勤快,每天早早地赶到学校,为的只是能够早点看到徐老师。

徐小曼一家初来乍到,两老一少,自然有很多地方需要帮助,特别是体力活儿。

巴特尔言语不多,把所有的重活儿都揽下了,包括把全部家具搬上五楼。

徐小曼的父亲连连感慨,说什幺古风尚存。

徐小曼更是感激不尽,送给巴特尔几大包果脯,还特意从北京给他买过一件毛衣。

巴特尔从徐老师那里,得到了母亲或姐姐般的温暖。

后来徐老师结婚的时候,巴特尔和相当一部分男生,着实失落了一阵,但他还是忙前忙后,给婚礼帮了很多忙。

巴特尔清楚自己是个乡下,而且是个已婚乡下,没有理由幻想吃天鹅

阿布就是个例子,为了那半个月的快活,把一辈子都搭了进去。

巴特尔一面忙碌着,一面和眼镜儿们打着哈哈。

巴特尔,今儿个晚上你辛苦一趟,蹬伙房的三儿给我送家里去,成不?说话的是数学组的老大姐李老师,瘦巴巴的正在更年期里,我们家你认识的,半路顶多偷吃一个,听见没有?好嘞,我顶多吃您半筐。

巴特尔爽快地回答,您家就在河边那个新区对吧?我先送徐老师家,然后再去您那儿,顺路,不耽误。

那可不行,巴特尔要是先去徐老师那儿,到李大姐可得后半夜了,还不把李大姐憋急了?没等李老师回话,有就开始调侃上了。

那也不一定,李大姐先睡一觉,攒足儿,后半夜巴特尔去了正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dybz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