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31-33)(11/23)

再等到光绪年八国联军都要兵临城下了,大学时徐桐压根就不认为这世上有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存在,都是英夷编出来糊弄大清朝的,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国,史所未闻,籍所未载,荒诞不经,无过于此!见丁寿理屈词穷,老臣们乘势追击,兵部尚书刘大夏出班奏道:皇上,似此等不学无术之辈充斥朝堂,可见传奉官制之糙劣,老臣再请罢免传奉官。

所谓传奉官,就是不经吏部,不经选拔、廷推和部议等选官过程,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吏。

这也是皇帝被的没办法,按照文官的选官标准自家的皇亲近臣什幺官都派不上,不过这样任命的官吏不是正途,平少不了受进士出身的官吏白眼,丁寿恰恰就是刘瑾走门路给弄出来的官,自然有大把看他不顺眼。

上奏也就罢了,刘大夏前几天刚由刘瑾和丁寿在正德面前上过眼药,正德见他可没有好脾气,当下冷冷道:刘卿何出此言,老子云道不辨不清,理不辩不明,大家一起坐而论道,遑论其他,还不退下。

呃,刘老一下被噎住了,弘治在世时对这些老臣极为尊敬,小皇上登基后萧规曹随,似这样当面驳斥的况从未出现。

见刘大夏上奏不成,谢迁跟进补刀,皇上此言不妥,似这等顽劣之辈,不知仁忠恕,不识圣微言大义,何谈论道,请严治其罪。

谢阁老此言差矣。

下官不敢苟同。

朝班中异同声走出二,皆是三十有余,一个国字脸,白面微须,乃是兵部给事中王廷相;另一长条脸,三缕长须,却是兵部主事王守仁。

出列后也是惊诧的看了对方一眼,王廷相率先开言:先儒之言未必万世不刊之定论,后世之亦未必不能盖过先儒,道者,无终穷,若只知道因循守旧,惟先儒之言是从,可谓诬道。

对突然蹦出来的两个小子谢阁老自是不满,待看见其中有老友之子便不想计较,温言道:先儒高风亮节,志存高远,岂是吾等能望其项背。

造化生,古今一轨,中以下,以己论量天下者也,可谓之诬

王廷相堪称毒舌,你谢阁老自己是中以下的天分,便以己度天下,认为大家都不能像你一样超越古,这不是诬蔑道了,是在诬蔑了。

谢迁状元出身,被后辈如此指摘气的直哆嗦,一边王守仁又上前一步:求学贵在得之于心,若与心中所悟不符,即便孔圣之言也不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dybz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