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吴庄(三十五)豁然开朗(11/13)

<o:p></o:p>海关总署和首都机场卫生检疫部门也同意为海纳大开绿灯,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o:p></o:p>陆文景永远不能忘记这一年11月2和3这两个不平凡的子。

11月2儿被推进了经过严密消毒的9号病房,作为中国首例接受酶注(跨国治疗)的第一,进病房时,还脸色苍白,气息奄奄。

然而当来自异国的药水一滴滴流进她若隐若现的静脉血管中时,孩子的脸上逐渐出现了健康的色泽,脉搏的跳动也有了力量。

11月3,久已厌食的海纳突然张开眼睛,朝着护士小王阿姨说:“好饿。

”饥饿的感觉表明药物在海纳身上发挥了巨大威力,中美医务员的协同作战降伏了病魔。

护士小王、小崔都与文景热切地拥抱,淌着喜泪祝贺海纳的新生。

主治医师胡教授还为海纳买了漂亮的鲜花。

<o:p></o:p>就在这几天的时间里,中国红十字会发出的募捐信也有了回应。

吴长东在红十字会有关同志的陪同下,跑了北京二十多个单位,总共募捐到民币8.8万多元。

<o:p></o:p>为了呵护一个小小的生命,居然惊动了国内外这幺多陌生!陆文景实在难以表达内心的感动。

当纳儿再一次睁开灵转的眼睛,环视周围世界时,在她晶亮的瞳孔中摄入的是白衣天使灿烂的笑脸、生机勃勃的鲜花和绚丽的阳光。

聪慧的纳儿立即就意识到这一场劫难已过去,甜甜地笑了。

陆文景虽没有相机,不能让这和谐的一幕成为永恒。

但这一幕已映入她心扉,成为她生命的动力了。

<o:p></o:p>一个月之后,海纳的病体有了质的飞跃。

血色素上升到13.5克,白血球下降到16000,肝脏也缩小了很多。

看到孩子饮食已趋正常,能在病房内跑动了。

吴长东不再续假,返回到西山煤矿。

<o:p></o:p>为了让海纳明白自己的第二次生命来之不易,将来让儿们懂得互相救助,回报社会,陆文景开始记治疗记。

诸如美国剑桥制药公司的副总裁阿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dybz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