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教授 二(1/6)

(本文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转机后,丁一在w市机场下了飞机走出通道,攒动里有喊:“丁老师。

”以前的学生现在的教授洪涛使劲挥舞着胳膊。

一见面,洪涛和一个一起来的年轻将丁一的大包小包都揽在手上。

洪涛向丁一介绍说这个年轻是今年刚进校的博士生,想进自己的实验室。

大家握了手,一起来到停车场。

洪涛领着丁一来到一辆银灰色的崭新大众小轿车旁,打开车的后舱门,手脚麻利地将丁一的行李都塞了进去。

洪涛开着车,沿着宽阔的大道奔驰,丁一远看近看一片灰蒙蒙的,沿途的景色看不大真切,让感到压抑。

坐在车里,丁一心里有点感慨。

早年间回国,都是单位派车来接,专门司机,搞得很有地位似的。

那时洪涛还是一个学生,第一次见到自己战战兢兢。

他们学校把他推荐给自己进行联合培养,在自己的实验室工作。

小伙子勤奋异常,关在实验室不出来,一年多就发了四篇影响因子在5以上的科研论文。

在美国做研究生时,他买了一辆二手老爷车,高兴得不行,说到美国一下子就进入了有车族。

他经常开着车带其他同学或访问学者去超市买菜,有回国或新生来校,大家都找他帮忙,气很旺。

后来大家选他当了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

看着洪涛漂亮的车,丁一说:“你这新车比我的还高级。

收入不低呀。

”“刚买的。

学校的公车太破,不好意思派出来。

”他没提收入的事,大概旁边有学生。

丁一知道中国教授的灰色收入很多。

洪涛毕业后想在美国留下来,丁一劝他回国发展。

结果洪涛心不甘不愿地回到了中国。

那时回国的才不多,给了他一个副教授的职位,另外配备了两居室。

当然这其中丁一的推荐信起了很大的作用,外加洪涛在国外的科研论文质量比国内的同行都高。

刚回国时,洪涛有点焦烂额,学校答应的科研经费迟迟不到位,跑断了腿,上边还在推磨,这好像是中国的普遍现象。

没有办法,洪涛只好回过来请丁一帮忙,申请科研经费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dybz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