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教授 二(2/6)

挂丁一的名,用的是他在国外的科研题目。

丁一自然不遗余力,把名字挂在洪涛的科研项目上面。

因为中国的科研水平普遍低下,洪涛很顺利地申请到了两笔经费,一个是青年基金,一个是面上项目。

要论文有论文,要项目有项目,还时时请丁一到学校做报告,搞得风生水起。

学校的领导很开心,另眼相看,不到五年,洪涛就被评上了正教授,现在一个带十几个研究生。

在国外,丁一也就只有两个研究生,三个博后。

所以洪涛非常感谢丁一当时坚持不让自己留在美国。

那时以为丁教授不近,现在方觉乃至至理。

“丁老师,我已经为您在学校的学术流中心安排好了住处,您先休息整理一下。

六点钟我来接您去吃晚餐。

”进入了市区,高楼大厦林立,许多正在新建的楼盘一片一片赤裸裸地占满了天空。

满街机动车辆拥挤鸣按喇叭,电瓶车,自行车和行各行其是,相穿而行,杂有章,居然没有通事故。

丁一有点晕目眩,每次到中国他都有这种感觉。

以前他嫌中国太破烂,太落后,现在则嫌它太现代,太喧嚣夺目。

丁一居住在美国一个中等城市里,到处都是花园洋房,空气新鲜,市区也就那幺大一点点,街道清洁,没有那幺多高楼,将空间都让给了蓝天白云。

每天上下班,随着有序的车流回家,是一种享受。

到了周末和一帮朋友打太极拳,跑步,心旷怡,心愉快。

中国曾向他提供过许多的工作机会,长江学者,千计划,院长,董事长,形形色色,他都婉言谢绝。

这一辈子,丁一只想安安静静地做学问,做一名名副其实的学者,一个纯粹的,在科学的高峰上攀登探索。

他知道,这一辈子只有在美国才能有条件满足自己的这个心愿。

慢慢车前面的街道熟悉起来,医学院的大门出,有两个警卫各站一旁。

洪涛刷了一下卡,栏杆就开了,警卫示意通行。

经过校区的遮天绿荫大道,车在学术流中心前停了下来。

这是以前一个招待所改装的,丁一以前住过。

洪涛到前台办好了入住手续,博士生抢着将行李搬到了楼上房间。

房间一个卧室,一个会客室,豪华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dybz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