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花缘梦(211-225)(13/36)
道:“秋舸登绝
皱,仙山楼阁镜中尘。”留传千古的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画中,《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举
望月为画面主体。现在的平湖秋月景址,实际上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后才确定下来的。当时将这里原有的龙王堂为御书楼,楼前铺建跳出湖面的石平台,台周围以栏杆,旁构水轩,悬挂康熙御题“平湖秋月”匾额,后
又勤石建景碑亭于其左。新中国成立以后,经重新规划和逐年翻建,扩建,新建,这里形成了一片狭长的沿湖园林,遍植四季花木,点缀假山叠石,亭台楼阁错落其间,更加宜赏月,宜品茗,宜休闲。西湖秋月之夜,自古公认为良辰美景,充满了诗
画意。平湖秋月高阁凌波,绮窗俯水,平台宽广,视野开阔,秋夜在此纵目高眺远望,但见皓月当空,湖天一碧,金风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其实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清骆成骧有撰有一副楹联:“穿牖而来夏
清风冬
,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尽管平湖秋月景区范围在西湖十景景区中也许是最小的,但
们仍可以在此寻访和体味到历史古迹和文化蕴涵。早在唐朝,这里就建成望湖亭。南宋时,随着孤山皇家道观四圣延祥观的建造,这里又建望月亭。“望湖”,“望月”,这两“望”为
后平湖秋月定址于此埋下伏笔。明万历年间,司礼太监孙隆斥巨资复建西湖旧景时,曾对望湖亭大加修缮。文学家张岱在《西湖寻梦》中记载道:“修葺华丽,增筑露台,可风可月,兼可肆设席,笙歌剧戏,无
无之。今变建龙王堂。”位于景区偏西处的湖天一碧楼,原是清末民初犹太富商,“冒险家”哈同的私
别墅“罗苑”中的遗物,后来成为中国现代新兴木刻运动的摇篮棗——八艺社所在地。如今,这里辟为西泠书画院,为湖山胜景更添一份书卷气。
双峰云。该景在灵隐路上洪春桥边。“双峰”指环湖山脉中最著名的南高峰、北高峰。山雨欲来时,于此处遥望双峰,浓云如远山,远山又淡似浮云,峰尖朦胧
云端,似泼墨山水画。巍巍天目山东走,其余脉的一支,遇西湖而分弛南北,形成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南山、北山。其中的南高峰与北高峰,古时均为僧
所占,山巅建佛塔,遥相对峙,迥然高于群峰之上。春秋佳
,岚翠雾白,塔尖入云,时隐时显,远望气势非同一般。南宋时,两峰
云列为西湖十景之一,清康熙帝改题为双峰
云,建景碑亭于洪春桥畔。其时双峰古塔毁圮已久,以至连此景原有的内涵也一度难为
,‘
’者,虚言也。设景碑亭于此,实为权宜之计。“浮图对立晓崔巍,积翠浮空霁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