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乡下的“二六”席(1/4)

跟桂秋八卦了一耳朵,桂重阳没有回屋里,而是随桂秋去了厨房。 获取

厨房掌勺的不是桂二,也不是杨氏,而是初次来桂家的周丁香。

原本没有客初次登门就帮着干活的道理,可谁让今天周丁香是以“帮厨”的名义过来桂家的?

这灶上的功夫,半点做不得假,杨氏原本是掌勺,看着周丁香手脚麻利、刀工不俗,不好意思让她再给自己打下手,就让出大师傅的位置。

梅氏与梅朵在厨房帮忙,两都已经听桂重阳讲了周家的事,言语间就十分留心周丁香。

杨氏这里,却是压根没想到此处。实在是桂家这条件,乡下姑娘都嫌弃,更不要想去惦记镇上姑娘。她对于周丁香的看重,是一个学了半拉的子厨娘对周丁香家传技艺的尊重。

周丁香落落大方,也不畏几个子的打量。

乡下的席面,上席是八碟八碗,中席是六碟六碗,下席是四碟四碗。桂家子刚要起来,并没有招摇,预备的是中席六碟六碗。

两碟凉菜,凉拌萝卜皮与芥末墩;四碟小炒,清炒小油菜、炒茄子丝、猪炒扁豆丝、香椿摊蛋;四碗小炖菜,汤炖萝卜、虾皮熬豆腐、炖杂、炖黑鱼,还有两碗压桌大菜是蘑菇炖与四喜丸子。

时间将到中午,炖菜已经全部齐活,只剩下几个小炒准备下锅。

杨氏看了看外天色,对桂秋道:“去外瞧瞧,你大哥怎么还没回来……”

桂秋嘀咕道:“大姑既不稀罕与娘家走动,作甚还要凑上去?”

杨氏锤了他一下:“闭嘴,长辈如何,哪里有你做小辈讲究的,别叫你听见!”

桂秋翻了个白眼,拉着看周丁香做菜看得津津有味的桂重阳出来,道:“家里也真是的,有什么接的?有大姑在,耿家会来才怪!”

桂重阳年岁不大,却是打小读孔孟之书长大,打心里不赞成桂大姑疏远父母的行为。不过他又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将心比心”站在别立场去考虑事,并不是一味谴责。

“大堂姑当年也不过十几岁,因家里连累被休弃,一时想不开也是有的。至亲骨,总有要先退一步。五叔做得对,桂家应该主动一下,二爷爷、二嘴里没说什么,可却是都盼着呢。”桂重阳道。

桂秋撇撇嘴:“怕是他们要失望了。大姑那脾气,等你以后见了就晓得了,惯是个胡搅蛮缠的。你说耿家卖,自然是盼着有长期主顾,师傅家的馆子生意好,每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dybz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