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勉强能吃(1/4)

河鱼,尤其是北方的河鱼都很难抵抗“细叶葱”的味道,这个在大同民间被叫做“斋斋苗”,用这种野菜的汁混合粮食,打窝子的时候甚至胜过香油,很容易聚拢鱼群。地址失效发送任意邮件到 ltxs ba 获取

不过后来大同地区除了下米庄水库之外,河中大都没太多鱼了,试验这个法子的机会很少,朱达和在吕梁山中曾经用过,很是好用。

至于这挖坑垒砌石窝子植入苇,则是抓鱼的手段,河中鱼会被鱼饵吸引,等进入这水坑之后,因为水坑有一定深度,入坑的鱼不会扑腾逃走,加上鱼饵散布在苇之中,入坑的鱼寻觅吞噬,很容易被苇纠缠住,在这种况下,鱼往往不会挣扎。

下鱼饵,抓鱼的手段,朱达都用过,却从未想过有这样好的效果,一条近两尺的大鱼,两条一尺多长的,还有四五条半尺左右的的,这些鱼还真是没怎么被抓过,太容易上套了。

最大的三条都是鱼,其余的有鲤鱼和鲫鱼,生命力都很顽强,在河滩上蹦跳,有一条都快要蹦回河中,朱达动作也不慢,手拿石块将每条鱼砸的不动,然后才开始从容收拾。

给火堆又是添了些干和枯枝,然后将那块准备好的扁平石块在河水里洗干净,在火堆上烘干,放在一边备用,然后在河边找了块几寸长短的石片,河水冲刷,这种石片很好找,洗干净后烘干。

朱达把几条鱼拿到河边的大石上,用这石片开始分切,将鱼鱼鳍之类的都是剥离,把内脏去除,抽出腥筋,然后挂出鳞片,这石片不够锋利,只能不断加力,切割也是粘连不利索,他边做边是皱眉,但也只能忍着了。

没有合适的工具,进度自然不快,朱达的动作开始也不怎么熟练,但渐进加快,几条鱼还是收拾利索,除了鱼的脂肪部位被专门撕下留用,其他的先放在一边。

去尾去除内脏的鱼身不算完整,那石片不是刀具,自然造成破损,朱达也顾不得这个,他将采摘来的几样野菜洗净揉碎,将鱼身里外都细致涂抹揉搓。

朱达做这些的时候,心中还在疑惑,白堡村的收成仅仅能让村民勉强果腹,这还是朱家这种少的,丁多的勉强糊都难,可一方面是吃不饱,一方面则是对食物资源开发严重不足,河里的鱼没有捕捞,村外很多可食用的野菜也没理会。

不过朱达倒是想起旅行中朋友讲过的典故,说山东沿海区域在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吃海鲜,原因是禁海政策让远离海上,没有渔业,自然也就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dybz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