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之路】(1)(15/21)
胖的,周围的都称呼小时候的父亲为‘小地主’,说小家伙儿长得有福气。
后来,再大一点,因为营养跟得上,他的个子一下子蹿到将近一米八,搁现在确实不算太高,但在那个时候绝对算得上是高马大家。再加上长得周正,皮肤白白净净,而且会拾掇自己,发型和穿搭上都受港风文化影响,颇有些当时正风行一时的油小生,唐国强,许亚军等一众的风采。而且,本身又是家中的独子,家境也不错,深受广大的青睐。
虽然父亲的个条件不错,但格使然,他并不是那种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埋苦干的。刚进厂的时候还好,但时间一长就开始不正经干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班请假是常有的事,在班期间偷懒耍滑偶尔出现,说是占着工位混子也不为过。
只不过爷爷的缘好,讲的开,有些威望。和厂里的一些领导干部关系不错(都是酒桌上的常客),总是能为父亲擦屁股兜屎,所以父亲也免于被厂办开除,过着外看来颇为潇洒的子。
爷爷为此也曾说过父亲,只是几次过后没见啥成效索也就闭不言,估计是心里清楚自己儿子啥样,再加上对其的过度溺,也就不了了之。爷爷不说,就更不会吭声了,惯着自己的儿子在厂里安然度。
然而,爷爷虽对父亲当时的现状还算满意,但父亲自己却有了意见。时值改革开放初期,大量的外来资本和思想文化冲击着国内这个僵硬庞大的市场和单一僵固的思想。一些东西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改变,曾经的认知和想法都发生了转弯。
有些以前公认的东西也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像父亲这样‘脑机灵’的年轻,更是追逐新和改变的主力军。89年学发生之前,还是有一段舆论宣传环境相对自由宽松的时间。这使得那时的年轻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新的思想理念(好坏皆有)和计划经济外的东西。再加上设计师的讲话和中央政策的支持,因此,也就有了八十年代中后期的两次‘下海’。
父亲就是社会变革中蠢蠢欲动的一条鱼,自然就不会‘安分守己’,再加上外来资本的进入,国营企业在经营上已经隐约的收到了影响,效益自然是一年不如一年。虽然距九十年代的集体大发——下岗,还有些年月,但早期的各种问题都渐渐的提前展现露,初现端倪。
厂内领导的不作为,贪污腐败等问题,让父亲这个捧着铁饭碗的棉纺织厂工,看不到光明的未来。索,他干了没多久,就瞒着家里主动辞掉了这个这个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