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之路】(1)(17/21)

夸夸其谈,内里没有内涵。

还有就是那时的她,还未从一场失意的恋中彻底走出,怎会有再谈的闲逸致。父亲看到母亲的态度却没就此放弃,便以金钱开路,结母亲身边的朋友同事,同时转变火力,请爷爷找媒婆上门提亲,誓要将这朵‘冷梅花’摘到手。

爷爷一看母亲这条件,这好啊,简直是理想中的儿媳选,就又托又费力的找上姥姥说媒。姥姥一看,小伙儿浓眉大眼,年轻有为,家里条件也不差,这样的不找还想找啥样的?姥爷倒是和母亲站在同一战线上,说这事强求不得,何况处对象关键要看品。

无奈姥姥这次是真的铁了心,一棵树上吊死的架势,就差没指着鼻子说,这就是钦点婿。而周遭被父亲‘收买’的朋友同事,也在母亲耳边撺掇着,说着父亲的各种好话。眼看众意难违,母亲只能试着和父亲处了段时间,慢慢的,也就得过且过了。

九四年我出生,学校给分了套七十多平的三居室。相较于一般教师四十多平的两居室而言,母亲分的这套住房条件,显然已达到了中层领导的级别。究其原因,还是学校想要留住母亲这个高材生。在多

数还是大专学历的教师队伍中,母亲这个重点师范出来的本科生就显得极其可贵。

当时我们住的地方还没有撤县设区,没有现在的华林市平新区,只有平新县。爷爷作为国营厂里的职工自然有一套厂里分配的福利房。刚开始住在爷爷那里的父母,在学校房子分下来后就搬了过去。新房离学校近,离爷家也不远,通方便,环境也不错,算是彻底安顿了下来。

我童年的大部分时光就是在这个小县城里度过的。母亲上课忙,只能把我撇给爷爷,平时多数时间都在爷家吃饭,爷也心甘愿的照顾他们的大孙子。后来在城里上小学,也是爷和父母每天接送。

不得不说父亲这个有时候还是有些小聪明的,在一些事上,确实有着过的灵敏嗅觉。在九十年代中后期的两次牛市中,他看准时机,持股入市,在金融资本的市场里狠狠的赚了一把。父亲闲时回忆起那时的出手,直道当时还是太谨慎保守了,要是投入再大胆一点……

那次在股市里的意外收获,所赚的钱,被母亲用来买了套一百多平的商品房。这套位于华林市里的房子,是母亲为我长大后的所需做的提前准备。而并没想到这次的决定,在以后飞涨的房价前,是多么的英明。那时,非北上广的普通城市,房价最高不过才几百每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dybz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