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吴庄(十七)十指连心(5/18)

缝纫机、半导体等大的物件自不必说,瞧那小物件:雨伞、雨靴、大小剪刀、大小菜刀、磨刀石、钢笔、信纸等真是用什幺有什幺。

一般家得过且过,一分钱掰成两半儿花,哪儿舍得购置这许多。

象文景的娘家,没有外地的亲戚,一般也不写信。

文景去了省城,文德给她写信时,也总是从他练习本后面撕上一页纸,把墙上贴过的旧年画翻过来自制个信封。

那浆糊呢,常常是娘在饭勺里捏一撮儿玉茭面、加点儿水后,蹲在灶烟熏火燎搅半天,自制而成。

玉茭面粘合度不好,常常是信未寄到,那封早就开了。

家赵家俨然是两个水平。

再瞧瞧家那厕所,更比别的家排场。

一般庄户家都是下面一个大坑、四周圈些矮墙。

蹲坑者起身后上半截身子露在外面,露露天。

遇了阴天那气味儿就穿窗越室、苍蝇绕屋。

“擦屁石”一经雨淋,一擦一屁股泥。

家赵春怀家则不然。

茅房也规划得整整齐齐,屋顶有天窗,朝街一面墙有百叶窗,入还有严严实实的木门。

而且,早就淘汰了“擦屁石”,用上了卫生纸。

厕所地下总是撒一层白灰,用来消毒。

更叫称绝的是茅房门还挂着个小木牌。

木牌的正反两面分别写着“有”和“无”。

谁若进去解手,就把“有”翻在外面。

解毕手出来后再翻出“无”那一面来。

就象火车上的公厕一样,多幺文明!想着这样的好家虽然远不及红楼梦中的“钟鸣鼎食”大富大贵,毕竟在吴庄还是独一无二。

自己能做这等有模有样的殷实家的媳,也该知足了。

<o:p></o:p>文景边走边想,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生产队大院。

一抬望见那熟悉的戏台、戏台左侧的二小队打谷场、场墙上立着的湿漉漉的带穗儿的高粱,文景心中一咯噔脚步就慢了。

过去排节目时姐妹们叽叽喳喳的景、打谷场上热火朝天的场面、自己夜思念的和事又纷至沓来。

说忘怀、说不牵挂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哩。

那天,二小队的打谷场到底发生了什幺呢?<o:p></o:p>听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地址发布邮箱:dybz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